剧情介绍
天很藍,世界很大。
我揹上背包,迎著陽光,享受寧靜。
五月,稻田由翠青轉為墨綠。眼前的這熟悉景致,許久以來,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農人穿梭田中,白黃色汗衫在大片的綠中,格外明顯。上學的小學生急忙跑過旁邊的小徑,差點撞上沾滿泥土的老野狼。再仔細觀看,雲的流動,讓陽光在田中染上不同層次的綠,稻浪不規則的轉換、樹枝的擺動、落葉的方向,讓我看見風。
心要夠靜,旅行的況味才得以擴展開來。
童年的旅行叫遠足,關注的是書包得裝滿平日難得吃到的零食,至於去哪裡倒不是那麼重要。年輕時的旅行,拚的是疾走的氣勢,一路騎車到墾丁,早上吃完包子,還可以在沙灘上奔跑一整天。現在的旅行,我會放慢腳步,聆聽不期而遇的滿滿人情。台灣的美,絕對處處充滿驚喜。
從不同角度看台灣的綠色「浩克」
公視製作文化旅行節目,有兩人是絕佳主持人選。王浩一,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出生於竹山,在嘉義讀國中、臺北上高中、臺南念大學,戲稱自己是周遊台灣的留學生。工作之餘熱愛背著相機穿梭在舊城的大街小巷,紀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品評各地美食。現定居臺南,成為臺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學家。
劉克襄,綽號鳥人,台中縣烏日鄉人。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心執行副主任。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嘗試開拓台灣自然寫作風氣。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潛心著墨。近年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以及野菜蔬果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行指南等著作四十餘部。
踏查台灣各地 細細品味美好
我沒有劉克襄老師的浪漫,劉老師走在五分車鐵軌上,想到的是十八歲時第一次約會成功,在回家的路上。我只想著附近可有甘蔗汁,後來才知道煮糖的白甘蔗,有別於生食榨汁的紅甘蔗。王浩一老師對於文化和美食有獨到的心得,王老師品嚐生魚握壽司時,還會在入口時翻轉壽司,讓魚片接觸舌面味蕾。這等優雅動作在我做來,若無融會體悟其中精髓,只怕扭傷手腕。
兩位作家是彼此熟識多年的老友,也都熱愛踏查台灣各處,欣然同意公視的邀約,以不同的旅行方式,引領觀眾細細品味台灣的老房、古樹、美食、舊舖、市集、人情。慢遊文化的軌跡,體驗生活的智慧,在創新與懷舊間思索未來。
而節目名稱也呼之欲出,王浩一的「浩」、劉克襄的「克」,組成銳不可擋的「浩克」,關心台灣文化與環境的綠色「浩克」,請大家放慢腳步,作夥到熱情好客的城鄉作客。
我揹上背包,迎著陽光,享受寧靜。
五月,稻田由翠青轉為墨綠。眼前的這熟悉景致,許久以來,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農人穿梭田中,白黃色汗衫在大片的綠中,格外明顯。上學的小學生急忙跑過旁邊的小徑,差點撞上沾滿泥土的老野狼。再仔細觀看,雲的流動,讓陽光在田中染上不同層次的綠,稻浪不規則的轉換、樹枝的擺動、落葉的方向,讓我看見風。
心要夠靜,旅行的況味才得以擴展開來。
童年的旅行叫遠足,關注的是書包得裝滿平日難得吃到的零食,至於去哪裡倒不是那麼重要。年輕時的旅行,拚的是疾走的氣勢,一路騎車到墾丁,早上吃完包子,還可以在沙灘上奔跑一整天。現在的旅行,我會放慢腳步,聆聽不期而遇的滿滿人情。台灣的美,絕對處處充滿驚喜。
從不同角度看台灣的綠色「浩克」
公視製作文化旅行節目,有兩人是絕佳主持人選。王浩一,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出生於竹山,在嘉義讀國中、臺北上高中、臺南念大學,戲稱自己是周遊台灣的留學生。工作之餘熱愛背著相機穿梭在舊城的大街小巷,紀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品評各地美食。現定居臺南,成為臺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學家。
劉克襄,綽號鳥人,台中縣烏日鄉人。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心執行副主任。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嘗試開拓台灣自然寫作風氣。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潛心著墨。近年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以及野菜蔬果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行指南等著作四十餘部。
踏查台灣各地 細細品味美好
我沒有劉克襄老師的浪漫,劉老師走在五分車鐵軌上,想到的是十八歲時第一次約會成功,在回家的路上。我只想著附近可有甘蔗汁,後來才知道煮糖的白甘蔗,有別於生食榨汁的紅甘蔗。王浩一老師對於文化和美食有獨到的心得,王老師品嚐生魚握壽司時,還會在入口時翻轉壽司,讓魚片接觸舌面味蕾。這等優雅動作在我做來,若無融會體悟其中精髓,只怕扭傷手腕。
兩位作家是彼此熟識多年的老友,也都熱愛踏查台灣各處,欣然同意公視的邀約,以不同的旅行方式,引領觀眾細細品味台灣的老房、古樹、美食、舊舖、市集、人情。慢遊文化的軌跡,體驗生活的智慧,在創新與懷舊間思索未來。
而節目名稱也呼之欲出,王浩一的「浩」、劉克襄的「克」,組成銳不可擋的「浩克」,關心台灣文化與環境的綠色「浩克」,請大家放慢腳步,作夥到熱情好客的城鄉作客。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