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为了现实,我们所能容忍的道德底线在哪里?1932 年,经济萧条、失业率高,未婚怀孕的女孩莉希被解雇,想堕胎才发现医生被关,只好与男友奉子成婚。无奈祸不单行,宝宝才诞生,丈夫也被犹太老板开除,陷入 贫贱夫妻的窘境。但突然间,生活有了转机,丈夫穿上棕色制服,加入纳粹突击队,全家换到宽敞的公寓,办起了宴会,连莉希不成材的弟弟,也成了雄赳赳的党 员。一切如梦想般美好,但莉希却无法不看到,那藏在光鲜口号后的残暴污秽。
取材自捷克作家魏斯科普夫(F.C. Weiskopf)的小说,和作家遗孀共同编剧的科拉沃夫,透过这个故事去回顾童年时,全家迁移到苏联以躲避迫害的时空背景。他想探究的,是一般平民百 姓,为何支持纳粹蛮横行为的集体心理,他要呈现「法西斯主义如何成功渗入到数百万德国人灵魂之中。」
另一方面,不愿臣服于教条思想的科拉,自然也拒绝让这作品沦为讨好当局的思想宣传片,因此他淡化情节里的红军角色,甚至将 小说的壮烈收场,扭转为开放性结局,让电影成为一种内在道德的思辨,一个自我发现认知的历程。虽然因此遭到国内攻诘,却在国际大获好评,被认为是当时东德 DEFA片厂最好的作品之一。
取材自捷克作家魏斯科普夫(F.C. Weiskopf)的小说,和作家遗孀共同编剧的科拉沃夫,透过这个故事去回顾童年时,全家迁移到苏联以躲避迫害的时空背景。他想探究的,是一般平民百 姓,为何支持纳粹蛮横行为的集体心理,他要呈现「法西斯主义如何成功渗入到数百万德国人灵魂之中。」
另一方面,不愿臣服于教条思想的科拉,自然也拒绝让这作品沦为讨好当局的思想宣传片,因此他淡化情节里的红军角色,甚至将 小说的壮烈收场,扭转为开放性结局,让电影成为一种内在道德的思辨,一个自我发现认知的历程。虽然因此遭到国内攻诘,却在国际大获好评,被认为是当时东德 DEFA片厂最好的作品之一。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圓心
2014.08.30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