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要评论
“Duvidha”可以译成dilemma/indecision/irresolution/hesitation/suspense, 在这里指无法分辨孰真孰假的两难处境, 而实际英译“In Two Minds”和俄译“Somnenie”(doubt)也都在强调这一无可决疑的状态, 翻成“悬疑”还勉强说得过去, “双重意识”就只能说是望文生义了. 有趣的是, 原本村民们一致认为这个“儿子/丈夫”的身份(identity)是要由主权者(国王)来决断的, 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世外高人…另外, 本片显然跟拉乌·鲁兹《狗的对话》共享同一套电影理念.
#3rd PYIFF# 回顾单元。相当厉害的视听构思,布列松式的“模特”表演,和左岸派式的全知强叙事旁白和干脆全部由朗读式的配音(也很布列松!),加上各种神来之笔式的定帧使用(德勒兹简直呼之欲出……)和很新颖的构图,真是令人刮目相看。这片光分析声音设计和声画关系就能写好大一篇了……
PYIFF35,其实就是一个《聊斋》故事,算是这次印度电影新浪潮的片子里,质量比较一般的了,有点失望。一个是只渴望爱情的丈夫,另一个是只渴望金钱的丈夫,是一个男人的一体两面,最后讲的还是印度女性的地位,没有了爱情,成了贤良功德的行尸走肉。片子用了大量的定格镜头,配合着旁白,用了大量的近景,几乎没有交代空间感的更大景别,这几天看这个时期的印度电影,几位导演拍印度家庭主妇都是这种如出一辙的拍法,就跟镜头里永远四处乱飞的苍蝇一样。这样的片子当年可能手法比较先锋,现在看有点过时了,并不是很喜欢,跟《石榴的颜色》其实根本就不一样,胃口辈吊的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