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罗曼?伊格纳提耶夫(Roman Ignatyev)作曲,被称作俄罗斯四大吟游诗人的尤里?金(Yuliy Kim)作词,将托尔斯泰一千多页的煌煌巨作删繁就简,精炼地压缩在一部剧作的时长内;古典乐、摇滚乐、流行乐、跨界音乐等快节奏的40余首乐曲,烘托出剧中人物大半生的命运浮沉和这片土地上的风起云涌;舞台上精致还原的19世纪俄国布景和200余件华丽服饰,安娜的扮演者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叶卡捷琳娜?古谢娃(Ekatelina Guseva)和沃伦斯基的扮演者谢尔盖?李(Sergey Lee),更是演出了爱情的百转千回百般模样。
这部创作于19世纪后半叶沙皇俄国时期的小说,讲述贵妇安娜?卡列尼娜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和冷漠,在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中,与英俊的青年军官沃伦斯基陷入爱河的故事。原本宁静的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他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要评论
20191120在天桥看高清放映版。真正是“视听盛宴”,极尽华丽精致,俄罗斯版百老汇大手笔。俗鄙一点说,简直全程无尿点。音乐唱段入耳熨帖,气势literally爆棚,舞蹈形式更是丰富多元,切换巧妙,服化道自不待言,连列文的麦田与吉蒂的溜冰场都展现毕肖且悦目。然而一切悦耳悦目,皆不着意对文本或人物本身的纵深,是一种浅表的戏剧化叙事。人物的魅力是演员舞台功底的魅力,故事本身也被化约为一种类似“始乱终被弃”的八点档质感。走出剧场,视听震撼褪去,倒是反而激发我对月初波罗的海之家话剧版的回味。百老汇式音乐剧诚然提供了毫无窒碍的全感观审美体验,但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扁平化输送,它不试图提出诘问,也不试图回答。它的再现是文本的(不完整)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是始于舞台而终于舞台,缺乏延展性与渗透性。
第一次看俄剧,舞蹈浓浓的德国感;舞台布置的很好,大女主还有个货车司机充当Tod,倒是很像《伊丽莎白》。托尔斯泰的小说都太宏大的,几小时的舞台剧和电影其实都无法完全展示。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满意的,也很推荐。安娜/沃伦斯基/卡列宁没有谁不对,只是不一样的人罢了。虽然我觉得演员唱功很好,但电视剧版的沃伦斯基还要更帅一些,(省略一句)。
20200930好看诶~1.列夫托尔斯泰的本子把女性追求爱情??的反抗写的很好 2.对自我的追求 对内心爱的追求 3.结果是叫做安娜的女子为这男人们的社会承担后果 4.班中那最好看的女子往往被很多男子追捧 真的老实人躲在后面 最后得不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