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英国独特的酒文化。
在英国,和朋友最常相约见面的地方,大概就是酒馆(pub)。同事、同学下班、下课经常也是先去喝一杯再回家。电影院裏有酒吧、音乐厅中也有酒吧,放映完或中场休息,就看到三五成群的人,手持酒杯聚在一起聊天。甚至在学术演讲结束后,主办单位与演讲者乃至於听眾,就一起结伴到酒馆,或是聊天或是进行下一回合的讨论。笔者系上甚至每个月固定举办一次酒会,让老师、同学藉酒交流。而且还不只是在系上喝就算了,五点开始的酒会,七点半转到酒馆去续摊。英国大学校园与学生宿舍皆广设酒吧,笔者曾有在美国受教育的朋友来到英国,对此现象极感震惊不解。对英人在学术殿堂如此放肆大大不以为然。
?其实在英国酒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润滑剂,酒馆则是个很重要的公共空间。尤其是一些杜区的酒馆,附近居民会在裏面「不期而遇」,大家聊天交谊,或谈谈足球或议论时事,有很重要的社区功能。有时还常见到一般家庭扶老携幼地到酒馆,大人喝酒小孩喝汽水饮料。「带父母小孩去酒店喝酒?」这在台湾似乎很难想像。但在英国这却自然不过了。偶尔还会见到有人将酒馆包下来举行生日宴会。大部分酒馆也供应简易餐点,如炸鱼薯条、三明治,以及以酱菜、乳酪及麵包与沙拉组成的「农夫午餐」,可算是多功能经营。在其中笔者最偏好洋菇鸡肉派与腰子牛排啤酒派。所谓的派(pie)并不是一块饼,而是将作料放在厚陶碗中,上覆香酥鬆脆千层薄麵皮,放入烤箱中烤熟。作好端出,热腾腾香气四溢,再配上薯条与啤酒,可说少数的英国美食。
? 由於英国酒馆是这么一个放鬆自已的自在场所,他们就没有台湾那种敬酒文化。在英国没有人会硬灌你喝酒。你要大口乾杯或随意小酌、要喝那种酒、甚至不喝酒要喝饮料,这些都随你便,绝对不会有人因此而翻桌翻脸挥拳开枪。英国人不会把敬酒与面子摆在一起。不过他们倒是有「买酒文化」,进了酒馆我先买一轮请你、你再买一轮请我,第三个朋友来了又买一轮请大家。这种杜交酒一路买下来,后来大家都醉了。英国人没有与辈份阶层相关的敬酒方式,但在买酒时往往就看得出彼此关係。平辈自是随意,但通常上司、师长则会先买酒请下属或学生。
?如此说来,英国喝酒文化是很完美了?也不尽然。他们空腹喝酒的习惯,很多台湾人就不敢领教。往往正事结束后,在吃饭前先去喝酒,而且还不是只喝一杯饭前酒,而是从五点一直喝到九点多才去吃,常让笔者吃不消,有时有些人还根本不去吃饭,要喝到酒馆打烊。而且英国酒馆虽有供餐,但却没下酒之物,仅有花生与洋芋片,不禁让笔者怀念起台湾美味的各色下酒小菜。
?此外英国酒馆十一点就停止卖酒,商店亦然。表面上这有助於节制饮酒,其实不然。在十点四十五分酒保会敲鐘摇铃,通知酒客这是最后一次点酒的机会(last order),此时你往往看到有人急急忙忙买个两三大杯的啤酒,然后赶在酒馆打烊前一饮而尽。急饮自是易醉。有位希腊朋友嘲笑地说:在我们那儿十一点大家才开始喝酒,但整夜下来没人喝醉;在英国是十一点大家都醉了。於是在十一点多十二点这段「尖峰时间」,路上常见蹣跚醉汉,有时还随地呕吐、打闹滋事。甚至连警察都疲於奔命,而希望改变这条从大战时沿留下来的不合时宜法规。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共识。只是牛步化的修法过程,使改变看来还是遥遥无期。
? 儘管如此,能在閒暇时刻,与三五好友到家安静舒适的酒馆,在没有敬酒乾杯的压力下,适意地畅饮聊天,这仍是英国生活最偷快的时光
在英国,和朋友最常相约见面的地方,大概就是酒馆(pub)。同事、同学下班、下课经常也是先去喝一杯再回家。电影院裏有酒吧、音乐厅中也有酒吧,放映完或中场休息,就看到三五成群的人,手持酒杯聚在一起聊天。甚至在学术演讲结束后,主办单位与演讲者乃至於听眾,就一起结伴到酒馆,或是聊天或是进行下一回合的讨论。笔者系上甚至每个月固定举办一次酒会,让老师、同学藉酒交流。而且还不只是在系上喝就算了,五点开始的酒会,七点半转到酒馆去续摊。英国大学校园与学生宿舍皆广设酒吧,笔者曾有在美国受教育的朋友来到英国,对此现象极感震惊不解。对英人在学术殿堂如此放肆大大不以为然。
?其实在英国酒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润滑剂,酒馆则是个很重要的公共空间。尤其是一些杜区的酒馆,附近居民会在裏面「不期而遇」,大家聊天交谊,或谈谈足球或议论时事,有很重要的社区功能。有时还常见到一般家庭扶老携幼地到酒馆,大人喝酒小孩喝汽水饮料。「带父母小孩去酒店喝酒?」这在台湾似乎很难想像。但在英国这却自然不过了。偶尔还会见到有人将酒馆包下来举行生日宴会。大部分酒馆也供应简易餐点,如炸鱼薯条、三明治,以及以酱菜、乳酪及麵包与沙拉组成的「农夫午餐」,可算是多功能经营。在其中笔者最偏好洋菇鸡肉派与腰子牛排啤酒派。所谓的派(pie)并不是一块饼,而是将作料放在厚陶碗中,上覆香酥鬆脆千层薄麵皮,放入烤箱中烤熟。作好端出,热腾腾香气四溢,再配上薯条与啤酒,可说少数的英国美食。
? 由於英国酒馆是这么一个放鬆自已的自在场所,他们就没有台湾那种敬酒文化。在英国没有人会硬灌你喝酒。你要大口乾杯或随意小酌、要喝那种酒、甚至不喝酒要喝饮料,这些都随你便,绝对不会有人因此而翻桌翻脸挥拳开枪。英国人不会把敬酒与面子摆在一起。不过他们倒是有「买酒文化」,进了酒馆我先买一轮请你、你再买一轮请我,第三个朋友来了又买一轮请大家。这种杜交酒一路买下来,后来大家都醉了。英国人没有与辈份阶层相关的敬酒方式,但在买酒时往往就看得出彼此关係。平辈自是随意,但通常上司、师长则会先买酒请下属或学生。
?如此说来,英国喝酒文化是很完美了?也不尽然。他们空腹喝酒的习惯,很多台湾人就不敢领教。往往正事结束后,在吃饭前先去喝酒,而且还不是只喝一杯饭前酒,而是从五点一直喝到九点多才去吃,常让笔者吃不消,有时有些人还根本不去吃饭,要喝到酒馆打烊。而且英国酒馆虽有供餐,但却没下酒之物,仅有花生与洋芋片,不禁让笔者怀念起台湾美味的各色下酒小菜。
?此外英国酒馆十一点就停止卖酒,商店亦然。表面上这有助於节制饮酒,其实不然。在十点四十五分酒保会敲鐘摇铃,通知酒客这是最后一次点酒的机会(last order),此时你往往看到有人急急忙忙买个两三大杯的啤酒,然后赶在酒馆打烊前一饮而尽。急饮自是易醉。有位希腊朋友嘲笑地说:在我们那儿十一点大家才开始喝酒,但整夜下来没人喝醉;在英国是十一点大家都醉了。於是在十一点多十二点这段「尖峰时间」,路上常见蹣跚醉汉,有时还随地呕吐、打闹滋事。甚至连警察都疲於奔命,而希望改变这条从大战时沿留下来的不合时宜法规。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共识。只是牛步化的修法过程,使改变看来还是遥遥无期。
? 儘管如此,能在閒暇时刻,与三五好友到家安静舒适的酒馆,在没有敬酒乾杯的压力下,适意地畅饮聊天,这仍是英国生活最偷快的时光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