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要评论
金宝拉处女作,获2019柏林新生代青年单元评审团大奖,描述90年代一位普通韩国少女的日常生活。与许多用力过猛的韩国电影不同,本片拍得沉静柔缓,细腻地呈现出青春期的不确定感与学习生活中的点点隐痛。摄影机更多时候倾向于保持一定距离,导演经常利用声画分离来延拓画外空间,适当的留白也让人回味无穷。影片亦温和而不妥协地批判了韩国父权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多次插入的蹦床镜头似乎在抚慰着遭遇朋友的背叛与善变及平日里的种种挫折的主人公,即使桥断了,生活也还要继续,但青春中的伤痛却如同割去的瘤子一般,终究会留下一道疮疤。(8.0/10)
不出所料的不喜欢,太执着于捕捉生活里微小的涟漪,好像做少女就一定要敏感,一定要若有所思,一定是看着窗外的。但少年时代难道不是最具钝感的吗?太刻意了,最后对着坍塌的大桥,我相信她是什么都感受不到的。
8/10。经济腾飞的大环境中又插入抗拆迁横幅、金正日去世的现实事件,但这样一个充满社会批判的时代经常虚焦于人物后景,以缓慢隐秘的方式描绘着剧烈慌乱的外部环境中茫然打转的少女,同时柔软化了亚洲家庭剧、青春疼痛题材的狗血成分,一如父母为逃课晚归的姐姐互相推诿大打出手、病室门口因为女儿手术风险痛哭流涕的父亲、饭桌上面对姐姐平安的哥哥突然哭泣、沙发下清理出台灯上印着蜂鸟图案的碎片、递出的礼物带给痛失爱女的老师母亲一次爆发,这一副温暖包裹又无声冷冽的人情关系,情绪发酵迟缓又暴力迅疾,色彩偏灰的恍惚气氛都在楼道的初吻、回家的林荫、蹦迪的叛逆、房间的独舞中持续弥漫。当结尾恩熙和哥姐坐车到江边遥望垮塌的大桥,这座建筑的裂痕与少女耳朵下的伤疤一起,汇聚成了少女标志性的心态:那些快乐和安慰的找寻,都是以病痛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