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兵临湘江。敌人利用天险加重兵力,设下第四道防线,红军处境险恶。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一味要红军正面迎敌死拼。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从此在毛泽东的正确判断和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运动敌人,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向北挺进。长征路上,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许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个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样经受住了考验,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了女英雄,像贺子珍、邓颖超、蔡畅、王彩秀等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坚持北上抗日,抵制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路线。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陕北山城堡胜利会师。 毛泽东伏案疾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Net.water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5日
超越
时长近3小时但仍有太多故事未能表现,用电影来展现这类史诗确实很难,如何筛选、取舍素材?以今天的视角看,迄今没有太满意的红色电影,期待未来。从湘江战役开始,拍摄场面宏大,领导人的个性虽然都有表现,但深度不够。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部的故事太少,国民党作为反派没看到、而张国焘作为反派表现太少,红军在影片中的敌人便只剩下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短缺的生活物资。重要情节的推动仅依靠旁白。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5日
丑嘴唇
就一个片子,要拍领导开会,要拍情同手足,要拍领导撕逼,要拍李德发火,要拍运筹帷幄,要拍遍地开花,要拍体贴下情,要拍万人行军,要拍冻死饿死,要拍生活情趣,要拍精神境界,要拍山河美景,要拍革命艰苦,要拍群众拥护,要拍以德服人,要拍谈笑风生,要拍普渡众生,要拍日出东方,要拍纵马驰骋,要拍领导谈恋爱,要拍基层谈恋爱,还要拍毛毛不见了,真的太难为人了。。。结尾真的有点太莫名其妙,就好象一个课本最后几页插图铺垫举例全都没了直接一句“同学们考试考这句话”一样。那个鼓真的是澎湃,那时候的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真的是牛啊!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