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要评论
8.5,电影语言的强悍几乎可以忽略电影在表演上的生涩和剧作上稚嫩,电影对音效的开创性运用对有声电影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理想主义寸步难行的故事发散一下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一定批判价值。城市的牢笼属性在电影里面体现太明显了,我喜欢陶建平在栏杆前被抓的镜头。总体很喜欢。
资料馆. 2K修复(声音亟需进一步修复). Marienbad 同款浮雕开场字幕,甚至在开头还有一次移步换景。摄影机的运动多次打破空间界限(几乎所有以雕塑为起始的镜头;进出旅馆大门的镜头),仿佛呼应着影片本身对于社会的抗争。剧本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悲剧,袁牧之的悲剧也有其自身因素在其中。有多次失焦,但哪些是有意为之恐怕无从考究了。拉开放婴儿的箱子却已经空空、追捕倒地的瞬间涌来四面八方的伞群:回忆部分最后一幕的这两个镜头很有意思。最后的枪声在预料之中,《毕业歌》形成的声画对立倒是意料之外,颇为惊喜。
剧作上较为平庸,前半段的人物困境只是简单叠加而非层层递进,后半段又略为巧合和煽情,算是合格的情节剧,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流于刻板,社会批判性自然也就不足。好在镜头设计毫无舞台感,单镜头中的景别变化丰富流畅,也可见朴素的景深意识。撇开“第一部有声片“的突破不谈,诸多想法也相当超前,比如以照片之间的距离暗示角色关系的亲疏,利用镜子提升叙事效率,以影子的强造型感传达心理状态,对局部动作的强调,颇有定格动画风格的捅破报纸现出人群,还有摩登的分屏转场。遗憾的是作为有声片虽然声音连贯但人物动作时常不连贯,演员的念白水准也较为令人出戏,颓废的袁牧之可真是越看越像张达明啊,这就更出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