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她自我介紹,帶自卑說是幼稚園教師,其實是個愛詩成痴的沉悶中產,打抱不平,或間中出軌,都是詩。她忽然認定人生使命是保護五歲的小詩人尤夫。在她眼中是發現了莫扎特,認為當今以色列正處於背棄詩的年代,她以詩人的私人秘書助理保母保鑣天使自居,不擇手段不讓小詩人天才埋沒,不惜要他遠離父親影響。拉比特明白這是個純情中帶扭曲邪氣「不倫愛」的故事,憑藉貼近小孩高度的敏感視覺,凸顯成年世界冷的暖不了的神經質。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Erbk
简介真的耽误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5日
优游卒岁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欲望的老师,对诗歌的喜爱只是掩饰她对现在生活的强烈不满。她觉得目前这种优裕中产阶级生活太过单调,总想抓住青春最后的尾巴,结果最后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生活。那个小诗人演得真好,他作诗的情节,是全片中最为动人的,他的的诗歌总有触动人的地方。真有天才一说吗?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花地
“我们读诗时是在借助诗人的眼睛看世界”,在此观念上摄影机的机位与运动成为了人物视角的隐喻,第一个镜头丈夫碰到摄影机产生了机械振动(这是设计的吗?!还是天才?!令我汗毛竖起)就已从先验表明教师对这段婚姻的冰冷麻木,而后再通过对话印证。她需要不断依附“诗歌/小孩”才得以对“眼睛/摄影机”自如性(非常规运动)的释放。但“诗歌”于她心中却是表演性更甚于诗性的,因此在幻想中才需要“吟唱”的辅助与增强,而后朗读会上胖女人庸俗的表演则向观众无情地揭示了这点。这样一来一往形成一种先知后觉,所以才能既看到教师对诗歌神往的真实,又能清楚看到掩藏在这层假象下媚雅的虚伪。最后“诗歌”无法定位也在体现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吧。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