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要评论
摄影几近完美,本以为《野良犬》已经到了顶峰,但这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几乎每个镜头都极其好看。都说黑泽明学好莱坞,但黑泽明电影里没有好莱坞的三镜头法,场面调度和打光完全贴着情绪走。声音处理非常扎实,而且都在节奏点上,不拖,不急,很到位。
结尾处为了凸显黑泽明自我的理想主义情怀,不惜牺牲全片的内容配比,在应当有一次激烈冲突的地方,放置了一次以人物转述为主的悬疑段落,用说的方式表明导演自我的心声。主角的对决退居了幕后,三人言语上的拉扯成为了观影者最有代入感的方式,以此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随之而来的断绝关系,更是一次宣言,一次与暗黑诀别的割腕。在电影上来说,最后段落除去黑暗结尾的冲击力度,其他方面并不是合格的,特别是在诉求方面,导演的个人心声大于了前面整体构建的内容走向,特别是真实西幸的走向前来,显得他极为工具化。而在用说还原结局的说法,虽然教育意义足够多,但观赏度却打了折扣,因此只能在此处增加表演力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当时三人的大量情绪起伏与肢体动作。与好莱坞不同的是,黑泽明未使用大团圆的结局方式,但在情绪引导是两者是殊途同归。
黑泽明的又一莎翁改编作品,最好的莎翁改编作品之一。与《蜘蛛巢城》和《乱》的忠实改编不同,这次是基于《哈姆莱特》复仇元素上的全新创作,故事背景也移到了战后日本,将枪口对准了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社会问题上。黑泽明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对“悲剧”的现实认知——比无人生还更具悲剧色彩的是——善者长眠,恶汉甜梦。(一种设想:若佳子喝下的那杯酒里加的是被调包的毒药,那便是另外一种悲剧了)除剧作上的成功外,更令人惊叹的是黑泽明的镜头语言:精准的场面调度,移动摄影中的人物构图,不着痕迹的流畅剪辑,寓意深刻的灯光设计,无不展现黑泽明的天才功力。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内心深处,黑泽天皇正在向在上帝下面坐着的库布里克发起挑战,或许有一天,库布里克将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