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单亲家庭的男孩一直在寻找安稳和归属,他将最亲密的情感寄托在赛马皮特的身上。当皮特输了好几场比赛,即将被送往屠宰场的时候,他连夜奔赴多年未联系的姑姑家……海格借一段漫长的寻“家”之旅带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男性成长主题,赛马皮特更像是查理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主角获威尼斯电影节新锐演员奖。
参加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
参加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波尼奈奈
第一部安德鲁海格 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影像风格是英国新浪潮的回魂,自然光,手持摄影,写实主义,全片充满批判的味道。16岁的少年,踏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仿佛被无尽 的黑夜吞噬了一般,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我找到了共鸣,看完只想大哭一场。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五月
原著是美国歌手/作家威利·维劳汀的同名小说。维劳汀是内华达人,他的第一部小说The Motel Life就被拍成电影,深受影评家喜爱,普通观众并是不特别会欣赏。他的第二部小说Northline又一次收到评论家赞扬,《赛马皮特》是他的第三部小说,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家关注,把他誉为“美国当代最富感情的小说家之一”。英国人导演安德鲁.海格看上了这本小说,和作家合作改编成电影。和小说的情绪一样,电影不煽情,不催泪,静静地把人生成长的孤独,无助,心酸,希望和柔情都描述出来。给我的感觉,写书的人和拍电影的人,可能都是少年内向,成年后依然孤独内省的一类。这样的电影看完让人久久回味,不由地把自己的成长故事也揉进去一起联想。很多导演追求所谓的大片,乃不知真正的大片是探讨人类内心情感的纠结与失落。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Trillian
Andrew Haigh是不是最会用浅焦拍人的导演?查理一次次位于画面的边角,全世界都与他隔着一层毛玻璃。扔下父亲,扔下皮特,扔下死亡,如同皮特在狂奔后的疲惫绝望,查理跌跌撞撞的寻觅尽管最终落在了实地,也没有什么可以释怀的。从这个意义上几乎与德州巴黎拥有同样的质地。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