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早餐室》很难说是自传性的,或是主观的,但绝对是吸引人的,从自我、家庭到社会,意识的物理组织轮流被拿来作了一番检验,在这样的过程中,陌生渐渐变得熟悉,情节变为次要的动力,事件则变成了对现实发问的契机;使人畏惧的永远是梦境边缘的那一片容纳呼吸的空白,那种最终被叫做生活的平静。(邓宁立)
※ ※ ※
人们有对意义的焦虑,要求影像具有意义,而《早餐室》取了相反的方式:将意义退了货的影像自身成为了物;影像本来是物。这样一种影像与前语言的情绪以及前语言的事实同构,不再是再现或错视式的沉浸,而是不同方向的连接——它的作者对连接到影像的各种力的作用很敏感,其中的影像不再是客体化的分隔装置,而是身体的触角。(潘赫)
※ ※ ※
这是一部关于地方、身份、情绪、身体和自然的关系的电影,我尝试给它写了如下简介,挺不日常,但也想不出更完整的写法了:本片通过对自我情绪的逆向追踪,以原生家庭为切口顺势卷入社会关系网络的编织,并以日常生活实践和影像回应交互激发异质经验,以此探索跨语境的人们如何立足个体经验的同时超越身份政治的局限,从而实现更无障碍地相互感知并彼此推动的方法。(万青)
※ ※ ※
人们有对意义的焦虑,要求影像具有意义,而《早餐室》取了相反的方式:将意义退了货的影像自身成为了物;影像本来是物。这样一种影像与前语言的情绪以及前语言的事实同构,不再是再现或错视式的沉浸,而是不同方向的连接——它的作者对连接到影像的各种力的作用很敏感,其中的影像不再是客体化的分隔装置,而是身体的触角。(潘赫)
※ ※ ※
这是一部关于地方、身份、情绪、身体和自然的关系的电影,我尝试给它写了如下简介,挺不日常,但也想不出更完整的写法了:本片通过对自我情绪的逆向追踪,以原生家庭为切口顺势卷入社会关系网络的编织,并以日常生活实践和影像回应交互激发异质经验,以此探索跨语境的人们如何立足个体经验的同时超越身份政治的局限,从而实现更无障碍地相互感知并彼此推动的方法。(万青)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幸木
“自然只是在相互作用中描绘世界” 最后所有感受好像又汇总在这句话里。很舒服的是把自己也放到这份自然去了,一起作用着,只是安安静静地。 现实是还要面对很多具体,面对很多作用和被作用,要捡起目的性,捡起偏强势性的判断和选择。但有这样一段梳理,好像是在小角落里建了一个私人木屋。很感动的。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沙皮狗
真的是一部需要被认真对待的影片,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内容和形式。也只能万青能拍出来这种自然的感觉,就跟她个人给我的感觉一样,的确配得上作者之名。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