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影片以亨利·基辛格博士回忆与周恩来总理关于中美差异的对话开场,集聚了全球知名学者、政要,包括另外两位美国前国务卿:詹姆士·贝克、玛德琳·奥尔布赖特;前北约最高司令韦斯利·克拉克、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中国的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超限战》作者乔良将军等。他们各自表达了对中美关系的期望、乐观的态度和谨慎的担忧,并认同增加中美之间共识和互信的深远意义。
同时,《善良的天使》还拍摄了一群为了彼此靠得更近而不断努力跨越两国之间地域和文化差异的美国人和中国人。他们中有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农民、工人、电影大亨、小城市的市长等等。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中美两国在各个层次和领域之间已经存在、并且可以实现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学习,来加强彼此已有的纽带,缔结新的友谊。
我要评论
平淡的剪辑、生硬的案例、政治主题纪录片无可避免的****色彩;影视剧本中以小见大的常见手法,在写实纪录片的场景下能否散发出应有的能量,显然需要更为缜密的推敲、更多精心的编排与更加巧妙的论述;导演的镜头很好地勾勒出东方情感的隐晦流露:中非两地跨洋电话的沉默、下乡祭祖相拥恸哭的失语——世间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但是如有必要,I can feel your pain. 《善良的天使》观影暨主创见面会 @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4号厅
三星半。纪录片着眼于中美关系,以两国政要对关系模式、经济竞争、文化异同等角度的看法开篇,落实到中美交往现实中各类普通人的生活作为故事讲述,表达中美真正的交流与理解是实现在婚姻、工作这些活生生的牵连与依恋之中的观点,点题“善良的天使”。小人物素材无疑是这部纪录片里最闪亮的部分,生动鲜活地展示了许多时代中这个世界最细微的横切面。但一方面由于素材本身的丰富蕴含,另一方面也因导演的组织方式不够明晰,展示的作用大过说明,对于中心需要明确的纪录片而言显得混乱。在中美关系的命题下,“求同存异”早已变成一句中庸的废话,这部纪录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也是那些略显跑题的闲笔,在国外工作的与家人长期分隔的中国人和留守儿童,就像导演在映后谈里说的,“中国人在飞速的现代化过程中牺牲了太多”。
很多飘过的字幕都好像PPT模版,以及选取的事例并不能很好地说服我,中间一度离题成为宣教片了,对于中美关系的挖掘还是浮于表面更呈现出皇帝新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