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民族万岁》由郑君里编导,韩仲良摄影。据郑君里的儿子郑大里介绍,《民族万岁》长达90分钟,是他父亲历经3年、跋涉数千公里拍摄的一部抗战片,陶金、舒绣文等明星为此片担任了解说。新中国成立后,这部纪录片在哪里一直是个谜,也成了郑君里的一大遗憾。而大陆也一直没有发现这部抗战纪录片。为了寻找这部纪录片的下落,郑家经过多方打听、努力,并在台湾同胞的相助下,终于获悉此片早已被封存在台湾的中国电影制片厂。
最终,这部纪录片几经曲折回到了郑君里的家人手中。郑大里还在家中找出了父亲在1939年4月7日到1940年1月15日所写的日记和此片的解说词,并找到了一张父亲1939年在青海拍片时的照片。《民族万岁》气势宏大,反映了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等少数民族支援抗战的事迹以及风土人情等。其中,各族同胞为抗日前线将士捐献粮食,苗族同胞在崇山峻岭中开山修路等,内容十分感人。当时,英美等西方国家放映的有关修建滇缅公路的历史镜头,也是取自这部纪录片。
郑大里介绍说,1940年郑君里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影片部主任,随后赴中国西北、西南拍摄各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一直拍摄到1942年底,甚至远赴滇缅边境拍摄直至印度的加尔各答。当时中国远征军的抗日名将孙立人看到了郑君里等冒着敌人的炮火拍摄镜头,十分感动,还特地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走进这部纪录片的高级将领还有:冯玉祥、朱绍良、傅作义、黄旭初等。在青海,郑君里还组织摄影队的伙伴和当地人士,共同演出了由他导演的独幕抗日话剧《最后一计》。《民族万岁》让郑君里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
最终,这部纪录片几经曲折回到了郑君里的家人手中。郑大里还在家中找出了父亲在1939年4月7日到1940年1月15日所写的日记和此片的解说词,并找到了一张父亲1939年在青海拍片时的照片。《民族万岁》气势宏大,反映了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等少数民族支援抗战的事迹以及风土人情等。其中,各族同胞为抗日前线将士捐献粮食,苗族同胞在崇山峻岭中开山修路等,内容十分感人。当时,英美等西方国家放映的有关修建滇缅公路的历史镜头,也是取自这部纪录片。
郑大里介绍说,1940年郑君里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影片部主任,随后赴中国西北、西南拍摄各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一直拍摄到1942年底,甚至远赴滇缅边境拍摄直至印度的加尔各答。当时中国远征军的抗日名将孙立人看到了郑君里等冒着敌人的炮火拍摄镜头,十分感动,还特地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走进这部纪录片的高级将领还有:冯玉祥、朱绍良、傅作义、黄旭初等。在青海,郑君里还组织摄影队的伙伴和当地人士,共同演出了由他导演的独幕抗日话剧《最后一计》。《民族万岁》让郑君里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我来我征服
我带着深深的对历史局限性的理解,但仍然止不住内心翻滚的吐槽欲望。不想说一无是处,只能说浪费票钱。剪辑散乱,配乐难听,解说腔调怪异到逼疯强迫症,错词错句白字俯拾即是,不好意思,我忍不了这个。20170609电影资料馆多功能厅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桃味豆瓣酱
2015.10.22,“中国电影史年会”观摩。高度评价!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probe
构思安排与镜头拍法像极了弗拉哈迪式的伪纪录片,早期纪录片的主观意识全世界皆同。各个民族的历史镜头都充满了诗意激情的表现态度,藏兵神情严肃威武,苗民赤脚干活,可见战时百姓前方遭害后方劳力的巨大牺牲。少数民族生存都不易,但对生活的热爱却都很单纯。还考虑到爱情意识对人心鼓舞的作用尤其赞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