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其实,作为左派的戈达尔,早在1968年从传统电影体制撤出来后,就以同情心关注着巴勒斯坦问题。他的吉加.维尔托夫小组在1970年于约旦实地拍摄关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直至胜利》,后来因为客观历史事件而被迫放弃。而这部未能露面的电影也成为吉加.维尔托夫小组电影试验的高峰。接下来的1974年,他与玛丽.密耶维尔在他们位于格勒诺勃城的声影制作室(Sonimage)完成了《此处和彼处》。
援引戈林.麦凯波在《戈达尔:影像、声音与政治》一书中所述:这部影片包含了《直至胜利》一片的部分片段,以及有关当代法国社会的影像。戈达尔将两者排列组合在一起,是想捕捉巴勒斯坦革命(彼处)和法国消费社会(此处)两者之间的差距。连接此处“和”彼处的这个连接助词“和”才是本片探索的焦点所在: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存在(法国)与那里的斗争(巴勒斯坦)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一个电影工作者又如何创造出能够衔接二者的声音和影像呢?
援引戈林.麦凯波在《戈达尔:影像、声音与政治》一书中所述:这部影片包含了《直至胜利》一片的部分片段,以及有关当代法国社会的影像。戈达尔将两者排列组合在一起,是想捕捉巴勒斯坦革命(彼处)和法国消费社会(此处)两者之间的差距。连接此处“和”彼处的这个连接助词“和”才是本片探索的焦点所在: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存在(法国)与那里的斗争(巴勒斯坦)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一个电影工作者又如何创造出能够衔接二者的声音和影像呢?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荒也
这不是在拍政治的电影,而是政治性的拍电影。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Eco
以巴勒斯坦七十年代的反抗为议题,但实际上是一部讨论在第三世界革命社会与第一世界消费社会之间的图像政治,此处在法国,彼此在巴勒斯坦,第三世界如何被制作成影像,通过电视来影响消费社会的人们对第三世界的政治情感。对戈达尔来说,重要的是讨论图像政治,而不是政治表态。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csh
以看穿一切的拼贴,加上比《第二台》更暴戾的多屏叙事,创造出高度明确的对照组。比起《我们的音乐》这种成佛时期的三重协奏曲,这或许是七十年代最具煽动性的战歌之一,携带着所有年轻气盛的热情。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2日